欢迎关注北京筑彩,安全体验馆、队史馆荣誉室、法治教育基地创意建设升级改造一体化设计承建服务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装饰、特种二级资质

免费咨询热线

010-6021 8255

138 1063 0212

展览展示

Exhibition Encyclopedia

正义之剑新中国检察机关侦诉日本战犯历史展览

来源:北京筑彩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8.27 浏览人数:

八开大的纸张上,毛笔字工整清楚,十几万字的审讯笔录记录着历史的真相,也承载着新中国第一代检察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场名为“正义之剑”的特别展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拉开帷幕。这个展览深入揭示了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的详细过程。
 
展览通过大量珍贵史料和影像资料,全面展示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前身最高人民检察署如何全面负责对在押日本战犯的侦查起诉工作6。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侦讯和审判外籍战犯,具有开创性意义。
 
01 历史背景与展览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根据《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精神,负责处理其余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1950年至1956年间,中国先后在抚顺、太原两地关押了日本侵华战争犯罪分子1109名。
正义之剑——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主题展览从五个部分全面呈现这段历史:新中国处理日本战犯的历史背景、对日本战犯的侦讯工作、出席特别军事法庭支持公诉、对部分日本战犯免予起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与最高检领导一行参观了展览。展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办,辽宁省检察院、山西省检察院、湖北省检察院协办,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再现,教育引导广大检察人员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02 侦查起诉的艰辛历程
1954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署组建“侦查处理日本战争犯罪分子东北工作团”。东北工作团成立后,还抽出10人组成太原工作组协助“山西省调查日本战争犯罪分子罪行联合办公室”工作。
侦讯工作从1954年3月开始,到1956年6月完成,历时两年多。最高人民检察署于1951年就开始对日本战犯的罪行进行调查,在1954年全面侦查以前,已搜集罪证材料4000多件。
东北工作团成立后,派出大批干部分赴12个省、市调查,搜集到控诉书、证人证言、鉴定书、日伪书报档案和物证等2.8万多件罪证材料。
中国检察机关侦诉日本战犯历史展览
03 检察人的责任与担当
展览筹备阶段,人民检察博物馆馆长闵钐有幸见到了东北工作团成员——95岁的老检察人陈式琴。1953年,时任江苏省检察署二处干部的陈式琴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参与日本战犯侦诉工作。
回想起70年前的那段经历,陈式琴记忆犹新。为补充证据,他三次深入黑龙江、河北的乡村,白天调查取证,晚上就借着雪地的反光整理材料。
冻僵的手用热水瓶焐热后继续书写,最终誊写了十几万字的日本战犯审讯笔录。陈老的所有案卷材料一律用八开大的纸张,书写一律用毛笔或钢笔蘸黑墨水,每个字都工整、清楚。
 
04 审判过程与历史意义
1956年4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为提起和出庭支持公诉以及从宽处理免予起诉提供了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铃木启久、富永顺太郎、城野宏、武部六藏等45名罪行严重的战争犯罪分子,分作四案提起公诉7。1956年6月至7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分别在沈阳、太原进行了公开审判,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
在历时40多天的审判中,公诉方共请出调查人员从全国各地找到的159名案件亲历者出庭作证。全部受审的日本战犯都认罪服法,创造了国际审判战犯史上的奇迹。
 
05 宽大政策与中日友好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次要的或者悔罪表现较好的1017名战争犯罪分子,先后于1956年6月21日、7月18日、8月21日分作三批宣布免予起诉,宽大释放。最高人民检察院向中国红十字会的代表移交免予起诉的人员名单,并由中国红十字会为他们办理回国的有关事宜。
对日本战犯的处置,新中国政府没有拘泥于国际惯例,而是本着“人是可以改造的”重要思想,开拓了处置他们的新方法。由于思想改造的成功,很多战犯在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上真诚忏悔、跪地认罪。
 
这些战犯返国后,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为促进中日友好和平积极地奔走呼号,成为推进中日友好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全面地揭露和清算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从内心深处向中国人民表示谢罪。
 
06 展览详情与时代价值
展览将持续至11月,并在最高检香山办公区、国家检察官学院巡展,供最高检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和各地培训学员参观。展览突出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主线,紧扣彰显新中国检察机关在侦诉日本战犯中的作用。
展览精选档案史料、历史图片,讲述档案史料背后的检察故事,弘扬抗战精神。国家档案局馆(室)业务指导司副司长宋涌表示,展览通过照片、案卷、实物等让档案“活”了起来,充分体现了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作用。
 
人民检察博物馆馆长闵钐指出,检察人员在侦讯过程中,准确领会中央政策精神,把握法治原则,协调好民族情感和司法公正的关系,严格依法调查取证,审慎复核定案。这些经验对今天的检察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1956年,沈阳审判结束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特别军事法庭审判28名日本战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场审判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不受任何外部势力干涉,独立审判侵略者的正义之举。
 
那些精心保存的审讯笔录、工整书写的案卷材料,如今静静地躺在展厅里,向世人诉说着新中国第一代检察人员如何以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了这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工作。

注:图文无关,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