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展示
Exhibition Encyclopedia
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施工指南创新设计实践
来源:北京筑彩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9.29 浏览人数: 人
遍布全国的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正通过多元化的建设模式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将国家安全意识深植于公众心中。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作为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平台,其规划设计与建设施工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建设模式,从大型综合教育基地到社区小微空间,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正以多样化形式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规划设计理念
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的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展陈模式,而是更加注重沉浸式体验与空间功能融合。成功的基地往往能够将教育内容与建筑空间完美结合,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国家安全教育场所。
在空间布局上,现代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以薛城区打造的“铁道传奇·英雄枣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为例,该基地通过系统化空间规划,构建了纪念广场、纪念碑、将军碑廊、纪念馆、影视城、临山阁6大核心板块,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流线。
同时,复合功能设计也成为新趋势。湖北咸宁的国家安全主题小游园在保留原有休闲健身功能基础上,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科普知识有机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场景,使“家门口的公园”变身“身边的国家安全课堂”。这种“功能复合化、建设集约化、教育生活化”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基地的使用效率和教育效果。

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
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建设需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确保基地既能有效传递安全教育内容,又能保障参观者的安全体验。目前,不同地区已出台了相应的建设指南,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
在面积指标上,公共安全实操教育基地有明确的分级标准。综合类基地一级应不少于1500平方米,二级不少于800平方米;而专项类(如交通、消防、自然灾害等)基地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可与既有场馆共建共享。
体验设备的安全性是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按规定,体验设备必须“能真实还原危险,但不产生真实风险”——对压力、温度、风速、撞击能量等参数均设上限。
此外,信息化建设也是现代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的必备要素。全部项目须预留信息化接口,能接入市级公共安全教育云平台,实现网上预约、数据上报与考核功能。
创新建设模式与应用实践
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正呈现多元化发展,各地根据自身资源与特点,探索出多种成功路径。
集约化改造模式是其中一种创新实践。咸宁国家安全主题小游园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方式,完成国家安全主题化升级,较新建同类主题公园节约了80%以上成本。这种模式通过对现有空间的小规模改造,实现功能升级,特别适用于建成区或预算有限的地区。
军地共建模式则为解决军事遗产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在建设中面临历史建筑军产制约的难题,创新性地采用军地共建共管共用模式,从基层部队产权单位一路向上逐级对接协调,最终争取海军政治部同意批准,成功破解军队所属文物保护利用的难题。
市县共建模式为基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可行方案。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通过市县共建模式,打造了首个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进校园、进基层、进乡村。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技术融合与智能化建设
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应用已成为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标配。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入,极大丰富了教育基地的展示形式和互动体验。
薛城区铁道游击队体验基地采用“NPC动态演艺+国安情景教学”模式,引入百余名真人NPC,在炭场罢工、学生游行等多个动态互动场景中与游客深度互动,实现“一步一景一故事”的深度沉浸体验。
同时,该基地还开发了数字化纪念馆系统,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纪念馆内外53个场景节点、4个航拍节点及29个单独热点,各场景独立配音,全面展示铁道游击队抗战历史和革命精神,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线上线下全覆盖。
智能导览、自助检票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基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据统计,薛城区基地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市民游客230余万人次、各类团体4792场次,首日客流更是突破3万人次。
专项施工与安全管理
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涉及多种专业工程,包括土建、装修、展陈、智能化、景观等多个领域,需要各专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同时,由于基地通常包含大量互动体验设备,其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在云南宜良县的全民国防教育综合基地建设中,相关部门严格遵循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规范,对施工安全措施资料进行严格查验,确保符合要求。这种规范化的施工管理是保障基地建设质量的基础。
对于包含人防工程的基地,其建设标准更为严格。如深泽县人防国安公园,由地下人防工程和地上主题公园两部分组成,其设计和施工需同时满足人防工程的国家标准和教育功能的需求。
材料选择也是基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通常选择耐久、环保的材料,确保设施的长期使用和低维护成本。如多个基地采用的永固性悬挂式国家安全公益宣传牌,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状态,减少后续维护成本。
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科技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从各地实践来看,未来的基地建设将更加注重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结合,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一方面,基地的内容设计将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群体如何开发特色课程和体验项目已成为基地建设的重要考量。薛城区基地针对青少年、党员干部、市民群众等不同群体,开发设置了特色教育课程、研学线路和营销方案。
以青少年群体为例,该基地设置了“铁道游击战术”互动解密、“隐蔽战线斗争”VR体验、铁路护路安全互动沙盘等环节,创新开发“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特色研学课程。
另一方面,运营导向的设计思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基地规划阶段就考虑后续运营需求,合理布局商业空间,引入非遗手作、轻食茶饮、文创市集等多元业态,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将融合更多数字孪生、元宇宙概念,打造永不闭馆的线上教育基地,让国家安全教育覆盖更广人群,深入更多社区,唤醒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共同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